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

【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格萨(斯)尔》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藏族群众表演格萨尔藏戏。 江宏景摄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和评价的《格萨(斯)尔》,与《江格尔》《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称其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著名的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活态史诗,后传入蒙古族聚居地区,称为《格斯尔》。它以韵散文兼行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英雄格萨(斯)尔王降妖伏魔、抑强扶弱,带领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除了蒙古族外,《格萨(斯)尔》在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也以说唱的方式广为流传。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格萨(斯)尔》熔铸了神话、民歌、格言俚语等文学艺术形式,形式丰富、雄浑瑰丽,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先秦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诗歌可谓浩如烟海。但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以《格萨(斯)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史诗不仅弥补了我国汉族没有长篇史诗的遗憾,丰富了我国诗词的种类,而且以其庞大的体量、活态的传承成为世界诗学的一大奇迹。

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和古印度史诗相比较,《格萨(斯)尔》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它世代相传,是一部活态的英雄史诗;其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如果全部翻译成汉语,估计有2000余万字。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格萨(斯)尔》的保护与传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成立专门机构,对史诗文本、说唱艺人等传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上世纪80年代,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在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省区都成立了专门抢救、整理史诗的办公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一些民族院校成立了研究所,设立《格萨(斯)尔》学科和硕士、博士点,不断加大抢救和保护力度。2006年,《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格萨(斯)尔》流传广泛、版本众多,《格萨(斯)尔》文本的搜集出版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一直延续至今。2019年,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格萨尔王全集》(藏文),囊括了各种手抄本、木刻本、说唱本等,共300册、8000余万字,卷轶浩繁,展现了“世界最长英雄史诗”的恢弘气势。

作为《格萨(斯)尔》最直接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格萨(斯)尔》说唱艺人为这一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博物馆观看了《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参与表演的说唱队成员中,就有86岁高龄的《格萨(斯)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老人。

金巴扎木苏是内蒙古巴林右旗人,自8岁开始学习说唱史诗,如今已传承并创作了43万行诗歌、56首曲调,演唱总时长达800多个小时,成为《格萨(斯)尔》说唱艺人的杰出代表。上世纪90年代起,老人毫无保留地将《格萨(斯)尔》说唱技艺传授给徒弟们,如今,400多名徒弟中已有30多人能够独立演唱10余个小时的《格萨(斯)尔》。

上至八旬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一代代说唱艺人接续传唱,使得《格萨(斯)尔》在中华大地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给后人带来英雄时代的文化震撼。

随着时代的发展,《格萨(斯)尔》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今天,《格萨(斯)尔》中的故事,有的被改编成动画片、影视剧、连环画、小说,有的被绘在唐卡上,以更为多样的形式广泛流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保护和传承好包括《格萨(斯)尔》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就是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守护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所在。

 

 


电话:0371-65502007

邮箱:tzb@zznu.edu.cn

传真:0371—65501578

地址:中国 河南 郑州惠济区英才街6号

版权所有 © 2021 郑州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